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拋磚引玉: 中西醫學都是人類與疾病鬥爭的經驗總結
香港中醫研究院  香港註冊中醫師    鄒華治

肝臟「西」「中」大觀
若身體常感疲倦,口乾舌燥,見中醫時,醫師說了一大堆甚麼肝火、肝虛、肝實、肝鬱等症狀,令人一頭霧水,誤會患上嚴重肝病,於是尋求西醫診療,西醫或找不出肝臟的毛病,身體仍属正常,注意飲食,多休息便可以了。
    
問題:中醫師明明說自己肝有「病症」,為何西醫卻找不出肝臟的毛病﹖
    
其實一般市民有這樣的疑問十分常見。我們常以為,中醫所說的「肝」,等同於西醫所說的「肝」,而事實是,中醫學角度所說的「肝」,並不完全等同於西醫所說的「肝臟」。西醫所說的「肝臟」就是「肝臟」本身,含生理、病理變化。中醫所說的「肝臟」是「肝臟及其與五臟六腑的相互影響」。
    
西醫學上,「肝臟」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,位於身體的右上腹,橫隔膜之下,分左右兩葉,屬消化器官之一。肝臟的功能包括分解體內毒素、分解血紅蛋白、製造膽汁、儲存和分解糖分、製造蛋白質和血液中的凝固因子等等生物化學功能。肝臟會因受肝炎病毒感染而患上不同類型的肝炎,肝臟亦會因營養過盛或缺少運動而形成脂肪肝,患者需要調治,控制病情,以免病情惡化。否則,有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等嚴重肝病的可能。
在中醫學上,「肝」並非局限一個器官,而是一個統稱。中醫的「肝臟」與西醫學「肝臟」同是一個「肝臟」,但中醫學上「肝」主要強調它的病徵所在輿五臟六腑的相互影響,涉及範圍較廣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主要看「肝」的工作是否正常,醫師運用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四診中,可從眼睛、指甲等症狀看出「肝」的運作狀況。若一個人身心舒暢,「肝」的運作便得以正常發揮-----舒「肝」,相反,心情煩悶,會導致「肝」運作失衡-----「肝」鬱,容易患上與「肝」有關的疾病,「肝」有關的疾病的病徵包括左、右兩脅肋旁脹痛、消化不良、外感、腰酸背痛、口乾舌燥,甚至乎眼疾也屬「肝」病的範圍。
而「肝」病與眼疾,中西醫恰恰殊途同歸:西醫「肝炎」病中「眼睛黃」是由於「肝」病理「阻塞」引起,治療「肝臟」病而「眼晴黃疸」可退;中醫五臟六腑學說闡明「肝屬木」,「肝上火」引致「眼晴黃」,眼赤腫痛。部分眼紅腫痛初起用夏枯草、菊花、蒲公英治療,療效「快過打針」。中醫對「肝」病沒有固定的藥物治療,會因應個人體質,辨症施治,安排適當的藥物和療程幫助治療「肝」病。
中西醫學都是人類與疾病鬥爭的經驗總結,我們要認真研學,揚長避短,為人類健康,更上一層樓。


中西醫看肝病,大大不同

專欄作家
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| 醫學新知 – 2011年7月1日星期五上午12:25
肝臟大解構() 之 肝臟這「東」「西」
朋友甲近期發現身體常感疲倦,口乾舌燥,見中醫時醫師說了一大堆甚麼肝火、肝虛、肝實、肝鬱等症狀,聽得朋友甲一頭冒水,誤會自己患上嚴重肝病,於是尋求西醫協助,結果西醫說自己肝臟正常,出現病徵為近日工作繁忙引致,多休息便可以了。
現在朋友甲有以下問題:中醫師明明說自己肝有事,為何西醫卻說肝臟正常﹖
其實有這樣的疑問十分正常。我們常誤以為,中醫所說的「肝」,等同於西醫所說的「肝」,而事實是,中醫學角度所說的「肝」,並不等同於西醫所說的「肝臟」。
大家不必驚訝,讓我們在此解釋一下:
西醫學上,「肝臟」是一個重要的人體器官,位於身體的右上腹,橫隔膜的底部,分左右兩邊肝葉,屬消化器官之一。肝臟的功能包括分解體內毒素、分解血紅蛋白、製造膽汁、儲存糖分、製造蛋白質和血液中的凝固因子等。肝臟會因受肝炎病毒感染而患上不同類型的肝炎,肝臟亦會因營養過盛或缺少運動而形成脂肪肝,患者需要控制病情,以免病情惡化,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等嚴重肝病,。
在中醫學上,「肝」並非一個器官,而是其中一個系統名稱,中醫的「肝」沒有準確位置,但主要強調它的病徵所在,涉及範圍較廣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主要看「肝」的功能是否正常,醫師可從指甲看出「肝」的功能狀況。若一個人身心舒暢,「肝」的功能便得以正常發揮,相反,心情煩重,會導致「肝」功能失衡,容易患上「肝」病,「肝」病的病徵包括左、右兩脅肋旁脹痛、外感、腰酸背痛、口乾舌燥,甚至乎眼疾也屬「肝」病的範圍,與西醫不一樣,中醫對「肝」病沒有一定的藥物治療,中醫會因應個人體質,安排適當的療程幫助治療「肝」病。
因此,在大家懷疑自己患上「肝」病時,要緊記,此「肝」不同彼「肝」,要適當尋求醫治,對症下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