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子午流注

子午流注
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,即每日的12個時辰是對應人體12條經脈的。由於時辰在變,因而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也有興有衰。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,對養生和用藥都有很大的益處。
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,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,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。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,環環相扣,十分有序:
1.
卯時( 5點至7 )大腸經旺,有利於排泄;
2.
辰時( 7點至9 )胃經旺,有利於消化;
3.
巳時(9點至11 )脾經旺,有利於吸收營養、生血;
4.
午時(11點至13點)心經旺,有利於周身血液迴圈,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;
5.
未時(13點至15點)小腸經旺,有利於吸收營養;
6.
申時(15點至17點)膀胱經旺,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"火氣"
7.
酉時(17點至19點)腎經旺,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;
8.
戌時(19點至21點)心包經旺,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,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;
9.
亥時(21點至23點)三焦通百脈,人進入睡眠,百脈休養生息;
10.
子時(23點至1 )膽經旺,膽汁推陳出新;
11.
丑時( 1點至3 )肝經旺,肝血推陳出新;
12.
寅時( 3點至5 )肺經旺,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,迎接新的一天到來。
從亥時開始(21點)到寅時結束(5點),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、推陳出新的時間,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,陰主靜,要有充足的休息,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。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,長得快;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